第682章 什么叫做最硬核的史料,开国报告!_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2章 什么叫做最硬核的史料,开国报告!

第(3/3)页

为史料的。】

【这就是完全就是对诗经一点都不了解,他更不了解这篇诗经在诗经中的含金量。】

【那么这篇诗经是什么呢?】

【学者对他有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叫做:巫史文!】

【什么叫做巫史文呢?】

【就是首先啊,它先用于巫祭所用的场合,巫祭用的东西,是用来干什么呢?】

【祭祀啊!】

【也就是说首先它是一篇祭文!】

【祭祀谁呢?】

【祭祀,天地,神明,先祖!】

【然后,他又是史书!】

【而且还是官修史书。】

【这是老朱家的创业发家史,】

【所以,叫做巫史文。】

【那么既是祭文又是官方修订的史书,而且讲述的还是老姬家辉煌的开始,那么它用于什么场合呢?】

【姬周的开国大典!祭天大典!祭祖大典!】

【对,这就是周武王成建立大周王朝时,宣布自己成为天下共主时,读的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一篇,向整个天下诸侯,臣民百姓,奴隶众生,宣读的官方开国报告。】

【他昭告天地神明先祖,他大周成为了天下共主,拥有了对天下的统治权!】

【而大周为什么会成为天下共主呢?】

【他就叙述了一下大周曾经的筚路蓝缕的创业过程。】

【可以说这种文章,在任何一个朝代的开国大典上他都会宣读!】

【因为这是这一个开国大典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你想想?它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他是有大周王朝,以大周王朝官方的名义进行的官方背书!】

【那是姬周向别人说明自己为什么而来,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能够统一天下,有什么资格成为天下共主的,又是如何统治天下的,这么一个说明性的文字和总结。】

【你可能不太明白,这篇文章的含义,那么,我就在历史中找一个同样分量,同样用途的文章,来做一个类比。】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老米的独立宣言!】

【是的,老米的独立宣言,其实就跟老姬家的这篇巫史文一样,是一个性质,是一个作用。】

【它就是向全世界向众生宣布我今天成立了,】

【我为什么成立,我怎么成立的,我成立以后我要干什么,我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你觉得他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后世任何一篇史料,都无法与这篇《诗经·大雅·生民》相提并论!】

【因为它带有着非常浓烈的官方色彩!】

【他是每一个朝代中最最正式的史料,没有之一!】

【因为这是以整个王朝的信誉为它背书。】

【后世所谓的史官写的史料,你能跟开国大典中用来祭祀天地先祖神明的官方报告相比吗?】

【而且呢,你想一想,这一篇开国报告啊,是谁写的呢?】

【这一篇《诗经·大雅·生民》,第1个作者就是周文王姬昌!】

【当姬昌举起了反商的旗帜时,这篇文章就已经应运而生了,他是一篇动员姬姓人的宣传文,在整个姬姓的统治区域开始传唱,用来给自己造势!】

【然后牧野之战后,当整个天下被姬姓所占有之后,由周武王姬发和周公旦润色最终敲定,作为开国大典的开国报告,用于祭祀天地神明先祖的仪式中,向世人宣布,大周王朝从此时此刻起,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而生。】

【所以你后世任你如何编排,你如何篡改,你都动摇不了这篇诗经的地位。】

【它无论是从作者,还是从诞生过程,亦或是从它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法理性,功能性来说。】

【任何史料都无法与之相比!】

【他是一个王朝意志的集中体现。】

【这是姬姓对自己宏伟蓝图和事业的最终总结,是他们对自己的最终定性!】

【难道你比人家周文王,周武王,以及周公旦,更懂得老姬家的祖宗是谁吗?更懂的人家的血脉来自于哪里吗?】

【难道西周开国大典上,所宣读的开国报告里的内容竟,然都比不过你后世子孙篡改和随意改编的内容吗?】

【到底该信谁,我相信只要长脑子的人,他应该都分得清楚!】

【至于不长脑子的人那就不用分了,因为脑子直接就扔了吧。】

【所以,现在请做出你的选择。】

【选择一:姬姓的祖宗后稷就是戎狄血脉出身,是古羌人的后裔,因为这是大周的开国报告中,自己承认的事情,有整个王朝背书,史料还在当时,作者还是姬周自己的实权人物。】

【选择二:周文王,周文王,周公旦知道个锤子,他们怎么可能知道自己的祖宗是谁,儒家说他们祖宗是谁,那必须就是谁,不是也是!】

..........

ps:

知道,为什么诗经很重要了吧。

因为诗经有特殊的用途,他虽然是诗歌的载体,但是,他的用途,很多都是大周王朝的官方说明文。

是有王朝的信誉背书,或者天子的权力背书,相比于后世的改编,人家这个就相当于行政文件!

只是,当时的文体是诗歌而已,不是现在我们用的说明文而已。

但功能性上,这可比史观记载的那个更有可信度。

因为人家这叫做一手原始史料,史观的那个叫做二手的重新编译,连转载都算不上。

五千字的章求催更,求免费的为爱发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