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80章 硬核证据,还得要日记仙人的爆料!
第(2/3)页
,祝融集团,等中原争霸的势力。
这里面,写了姬姓的先祖起源,很重要的信息,是能跟一些史料对得上的。
而允姓的后裔在中原诸侯眼中,被称谓阴戎,他们的王族,就是姬姓!
允姓,姬姓,就是一个意思!】
【说的够明白了吧!】
【而这位敢说话的人是谁呢?】
【那就是三国后期,统一了整个三国的跟诸葛亮同时进入文武庙的另一位天才。】
【也就是咱们前面提到过的杜预!】
【作为根正苗红的汉人,】
【京兆杜氏的世家奇才,】
【这位可以说是真的没把老姬家放在眼里。】
【他看不惯史书上对于老姬家的各种吹捧,而且在这个时候对于胡汉的血统还是比较看重的。】
【他就直接点破了,老姬家的血统中带有很多的戎狄的血统。】
【这个证据硬不硬核呢?】
(我靠,我靠,原来古人早就知道允姓是姬姓的分支,小戎虽然是允姓部族,但国君却是姬姓的,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麻了,我人都麻了,原来我就是这么被骗的,他们竟然给我读史料,真的只剪辑前半段!后半段人家说的重点是一个字都不提啊!)
(好好好,原来姬姓和允姓的关系早就被人说清楚了。)
(厉害,厉害,原来姬姓被流放,允姓是就姬姓的分支,早就是世家大族公开的秘密。)
(看爆料,还是要看贵族自己说,只有他们知道更多的猛料。)
.............
大周。
姜子牙大笑。
“好好好,这前因后果都给捋顺了,当年姬姓被驱逐,我们姜姓也被驱逐,蚩尤的后代,祝融的后代,都被驱逐了,所以,我们姜姓,蚩尤的苗裔,祝融的楚国后裔都成蛮夷了,只有你老姬家不是戎狄!”
“话说,你真是不粘锅吗?”
啊,这个!
召公毕公没话说了,
毕竟,在中原看来,炎黄二帝算是中原,
蚩尤,祝融,东夷,这三个集团的都算是东南西北的戎狄蛮夷。
可老姬家是从戎狄中回归的,这能撇的干净吗?
人家老姜家都没敢说自己没有戎狄分支,碰到了这么光棍的老姜家,老姬家真的吹起来啊!
召公只能说,还是姜子牙他们对自己狠,真的就一点不洗他们跟戎狄的关系,好像他们老姜家当戎狄先祖很光荣一样!
难崩啊!
...........
大明,
海瑞眼睛眨了眨又眨了眨,最后狂笑起来!
“原来世家大族们都知道这个秘密呀!”
“原来在汉朝,最注重血统的大汉,都已经对老姬家进行清算了。”
“可笑的是在之后的唐宋的儒家,却把人家汉朝清算过的东西,又再次洗洗涮涮给拿出来继续吹!”
“可笑啊,可笑,早在汉朝末年,就已经有人指出了老姬家血统的问题,”
“但咱们的这些博学鸿儒们主打一个看不见啊,看不见!”
就跟史记中写的一样,要知道,司马迁都不承认黄帝是姓姬!
他说皇帝是姓公孙的,其实这也是在变相的抗议。
因为公孙不是一个姓!
是的,公孙不是姓!
公孙是一种身份的代指,公孙的意思是公侯之孙!
专门指的是诸侯国君的血脉后裔,只要祖上是诸侯国君,在春秋战国时代,都可以叫做公孙!
它不是姓!也不是氏!
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这就富二代的意思,富二代是姓吗?
谁家姓富二代呢?
富二代,这是一个时代的特色词汇,就跟屌丝一样,曾经风靡一时。
这是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东西。
在黄帝那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公侯这种爵位封号。
哪来的公孙呢?
公孙,是春秋战国才出现了的新名词。
这就是司马迁在怒骂这些改史的人,不要再丢人现眼了!
你是用春秋战国时代的概念,去定义黄帝时期的人物姓氏。
这明显就是驴头不对马嘴!
“而且更可笑的是,他们说小戎跟姬姓没有关系,小戎是允姓!”
“而且用的还是人家杜预的原话!”
“你只用前半段不用后半段,这就是典型的春秋笔法呀!”
徐阶和六部尚书黑着脸,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博主竟然把这些东西都给找出来了!
要知道海瑞可能他都没有见过这种注解。
毕竟对于春秋左传的注解,儒家只会刊印,对儒家解释有利的那些版本!
而杜预这种明显反常识的版本,那都是孤本,全部被收藏于各大世家之内!
轻易是不会让外人见到的!
所以儒家才会拥有对经典的解释权,因为你听到的解释都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