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图复兴刘昱东取(上)
第(1/3)页
后世人自是知道,莽新覆灭在即,但对於当下的人来说,尽管各个州郡到处都是反事,可莽新毕竟尚还存在,王莽近年又很是招募兵马,则在这种情形下,却是不好就能判定出这一点的,——便在几个月前,番侃也还没能看到这点,他尚和刘昱打的不可开交,但比起普通之士,番侃到底颇有见识,遂於几个月后,根据山阳、定陶、梁国三郡形势的急剧变化,他改变了他的判断,得出了莽新将亡的结论,於是做出了不再为莽新“效忠”,干脆也投身义军的决定。识时务者为俊杰,番侃其为人姑且不论,“俊杰”二字也不必说,然确可谓识时务。
他识时务了,为难的难题就抛给了曹幹。
番侃进到定陶县中,径到了定陶郡府,自报姓名,求见曹幹。不过在定陶郡府他没见到曹幹,曹幹不在城里,在城外的营内,他乃与殷敢等在郡府的吏员带领下,又出城外,到了曹幹营中。曹幹正在与张曼等议事,——定陶郡的辖县没有山阳郡多,可也七八个县,一下得了这么多县,人事、政务、军务等等,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听得领番侃、殷敢来的那个郡吏禀报过了,曹幹愕然,说道:“你说的这个番侃,可是湖陵县令番侃?”这郡吏答道:“回将军的话,他正自称是故湖陵县宰。”曹幹问道:“他来求见我,是为何事?”这郡吏答道:“他没说,然观其言行,当是来投从将军的。”曹幹叫这郡吏退下,略作斟酌,顾与张曼等说道:“张公,这个番侃今来投我,真是想不到的事儿。”邓充、张朗等也在帐中。邓充皱着眉头,说道:“郎君,在下愚见,若这番侃真是来投从郎君的,郎君似不宜收纳之,并且,最好还是杀了他算了。”曹幹知道邓充为何这么说,沉吟了下,仍是问他说道:“为何?”邓充说道:“一则,刘将军深痛恨於他,今郎君若接纳他,或会引刘将军不快;二则,闻番侃与刘英诸部交战时,凡获俘虏,俱皆杀之,其人性残,亦不合留。”曹幹不置可否,问张曼、张朗等的意思。张朗不太赞同邓充的意见,说道:“郎君,番侃数败刘英等部,有知兵之能,又曾是湖陵县宰,其为县宰时,治民亦有政绩,是个人才,今既其主动来投,在下愚见,宜当容留。”顿了下,又说道,“至若弘仁所忧,刘将军或会因此不快,此固是也,但不能因为担心刘将军或会不快,就把主动来投的有才之士拒之门外,甚至杀之啊!如果这么做的话,以后焉还会再有有才之士前来投从郎君?又及番侃杀俘,‘性残’,在下愚见,这虽然有伤天和,然自古以今,杀俘之将并不见少,只要其人有能,权且容之,不亦可乎?”邓充蹙眉说道:“我部素以仁义为重,凡得俘虏,皆释而不杀,番侃杀俘,与我部的俘虏政策正是背道而驰,如何可以容之?”张朗笑道:“那也好办,接纳了他后,郎君晓喻於他,令他往后不许再滥杀俘虏,不就行了么?”两人的争论不算很激烈,可两人的意见截然不同,一个建议不接受番侃的投从,一个建议接受。曹幹听罢他两人的意见,问张曼,说道:“张公,你怎么看?”张曼抚须而笑,说道:“郎君必是已有主意。曼敢先请问郎君之意。”曹幹提起毛笔,在手心上写了个字,将毛笔递给张曼,说道:“我已将我意写在手上,张公,你何不将你意也写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