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先取定陶为上(二)_赤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四章 先取定陶为上(二)

第(3/3)页

原先在此值岗的曹幹部兵士;进到郡府中后,刘昱的亲兵除部分跟着刘昱去正堂外,剩下的那些把郡府内各处的警戒、岗哨也都做了替换。

  原先负责郡府内外警戒的是高况曲的一屯兵士,他们的屯长这时跑来,问跟着曹幹一块儿来到郡府的高况他们底下来该咋办?高况没好气地说道:“刘将军的亲兵替你们接下了站岗的苦差,你们岂不乐得清闲?还问我什么咋办不咋办的?都出城去,回咱营里待着吧。”

  打发走了这屯长,高况追上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胡仁等,继续跟从曹幹、刘昱去府内正堂。

  刘昱进到堂中,在主位坐下,请了刘宣、罗元也入座,示意曹幹等和从他俱来的刘英、佼彊等将亦就座,待诸人都坐定,他清了下嗓子,环顾诸人,说道:“我有两令下达。”

  曹幹、刘英等屁股没做稳当呢,又都起身,齐齐躬身,应道:“恭请将军令下。”

  刘昱摸着颔下的胡须,说道:“我兄刘公本山阳郡府之功曹也,郡中政务,俱皆熟悉,方才我与我兄在车中时,我已与我兄说了,我欲劳烦他暂主昌邑之政,我兄答应为了我之此请。我的第一个命令是政令,便是即日起,暂由我兄主管昌邑诸政,请罗公暂为我兄副手。”

  刘宣、罗元刚也已经起身,两人下揖应道:“诺。”

  刘昱笑着请他两人落座,继而接着与曹幹、刘英诸人说道:“我的第二道命令是军令。曹幹?”

  曹幹应道:“幹在。”

  刘昱说道:“你奇袭昌邑,因我兄之力,得了昌邑城,有功;这几天,你在我阿兄、罗公的帮助下,稳住了昌邑内外的局面,亦有功。你的功劳,我会不吝奖赏。你的部曲连日来辛苦了,即日起,昌邑的城防、城内治安等各项事宜,便改由刘英部负责。你尽快的和他交接一下,为避免交接过程中,城内外出现什么变乱,最好今天就能交接完成,至迟不能超过明天。”

  曹幹笑道:“将军,这点小事,何用拖到明天,今天我就能和刘校尉交接完成。我等会儿就传令,命我在城中的各曲部曲,悉数出城。城门、城墙等各处城防,并及城内治安诸务,尽皆移交给刘校尉部。”笑与刘英说道,“刘校尉,这些可都是苦差事,转交给你部,我部的部曲就可轻松了!”转回来,仍与刘昱说话,说道,“唯是有一点麻烦,敢禀与将军。”

  刘昱说道:“什么麻烦,你说?”

  “将军,我部现在昌邑者,四千余众,将军今复引兵两千余至,咱两部合计六千余兵,昌邑虽是大城,可城外也驻扎不了这么多的兵马啊。驻兵一多,势必扰民,这个麻烦即是,我部本驻守於城内的部曲,退出城外后,该在何处驻扎?尚敢请将军下令。”

  这一问,问住了刘昱。

  他才到昌邑,对周围不熟,——尽管他多年前来过昌邑,可那时一则他年纪还小,当时去过哪里、都见到了什么,早也就忘得差不多了;二来,他当时主要是跟着他的父亲在城里边访友,亦没怎么去城外转,对城外的情况他本即不了解,故而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曹幹此请。

  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曹幹不要紧,堂中坐着他的“我兄”呢!刘宣是山阳本地人,久在昌邑为吏,对昌邑周边的地理形势必然了解,肯定知道何处适合筑营,刘昱便问刘宣,说道:“贤兄,昌邑周边可有适合筑营之所?”

  刘宣心中一动,却是两三日前,曹幹就已向他问过此事了,曹幹那时与他说,刘昱的部队一到昌邑之后,为不扰民,不宜在昌邑城外近郊驻扎过多兵马,因向他询问,昌邑周边还有何处宜做筑营的地方。他那时回答了两三个地方给曹幹。曹幹从其间选了一处,认为这处最是合适。刘宣遂乃把那日曹幹从他说的两三个地方中选定的那处,答与了刘昱:“梁丘可也。”

  “梁丘?”

  刘宣说道:“是也。”

  “可便是春秋之际,齐桓公和宋桓公相会的那个地方?”

  刘宣说道:“贤弟博览经籍,见识广博,正是此地。”

  “距昌邑县城多远?”

  刘宣说道:“五十里远。”

  这个远近挺合适,刘昱很满意,说道:“好吧,既是贤兄所举之所,想来必是适合驻兵。”命令曹幹,说道:“你就领你部曲,去此地驻扎。”

  曹幹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笑着应道:“诺。”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