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借其势以勒之(一)
第(2/3)页
察史禹颜色,辨其语气,觉出其推辞不任之意甚是坚决,略略踌躇了下,便也不再相劝,笑道:“好吧!史大兄既不肯屈就,那这件事,咱就回头再说!”
“这件事,回头再也不必再说,郎君,我是定然不会出任本县县丞此任的。此事并不重要,而下有件更重要的事情,在下斗胆,想问一问郎君的意思。”
曹幹问道:“什么事?大兄请说。”
“我县难治,但如郎君所言,苏公其人,很有才干,那么我县虽是为郎君新得,但在短时间内稳住局面,应当亦不难了。在下想问郎君的便是,不知郎君下步,有何打算?”
曹幹说道:“下步的打算嘛……,和任大兄相比,我也是个外地人,正要请问大兄有何良议?”
“郎君前得任城,今得亢父,已据两县之地。鄙郡以内,郎君之威已是仅稍逊城头子路、刘诩耳。唯在下曾闻有言,丈夫为事,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寻常事尚且如是,何况举义这等大事?因在下以为,郎君於下切不可生自满之心,当务之要,是宜当再寻攻略之处!”
曹幹重复了遍史禹“丈夫为事,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此语,品咂了一二,点头说道:“大兄此言甚是!”喟然叹道,“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天下之事,何不如此!”问史禹说道,“那么下步,宜当选取何处为再攻略之所?大兄应是已有定见?我敢闻大兄高见。”
“无非两处可选,一则鄙郡之樊县,一则山阳之爰戚、橐县、东缗诸县。”
——爰戚在亢父的西北边,东缗在亢父的西南边,橐县在亢父的东南边,都与亢父接壤。
曹幹问道:“则如大兄之见,这两处,四个县,又哪个县最宜选择?”
“表面看来,樊县当是上选,它与任城接壤,与任城、鄙县同属一郡。可实际上,樊县非是最好的选择。”
曹幹问道:“为何?”
“樊县不仅与任城接壤,与鄙郡北的东平陆也接壤。东平陆那里,现驻有城头子路、刘诩两部义军中的部分。我听说,樊县县内的豪强、轻侠等,包括不少县吏在内,早就与城头子路、刘诩暗通。这种情况下,郎君若是贸然去攻,攻不下来则罢,即便是攻下来了,我担心到头来也是为他人做嫁衣,便宜好处恐怕都会被城头子路、刘诩得去,郎君落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史禹说的这个情况,不是假话,郡北是城头子路、刘诩的势力范围,相比郡北三县、郡南三县互相间的距离,东平陆和樊县两座县城的距离虽然远些,但东平郡就这么大地方,东平陆、樊县两座县城相距,亦不过百十来里,樊县事实上早就被城头子路、刘诩的势力浸入了。
曹幹沉吟稍顷,说道:“大兄言之有理,那以大兄的高见,咱们下步当是以取山阳三县为宜?”
“正是!”
曹幹说道:“可是我却有一忧啊。”
“郎君有何担忧?”
曹幹说道:“山阳郡中,现下并无成气候的义军。爰戚等三县,又紧邻山阳的郡治昌邑。我曾遣人往去山阳打探,山阳郡兵大约两千余,算上各县县兵,此郡之兵不下五千之多!而咱部的部曲,加上新卒,现也只有四千余,除掉留守亢父、任城两县的,能用之兵,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