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鱼之得水也(六)_赤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鱼之得水也(六)

第(2/3)页



  是以,张氏水到渠成的,成为了当下道徒的推崇。

  也许有的高道本非是张良的后裔,但出於张氏在道家信徒中的超然地位,就也把自己的血脉上溯到了张良的身上,——这愈发加强了张氏在道家信徒中的地位。

  张氏在道家信徒中的领袖地位,而下可能还不是很明显,如果把视角推到一百多年后的东汉未年,就很明显了。

  领导太平道起义的太平道的道首张角、割据汉中的五斗米道的教首张鲁,这一北一南,两大道派的领袖都姓张。且张角虽不知是谁人之后,张鲁却即是张良之后裔,他的祖父,创建了五斗米道的张陵是张良的八世孙。他两人以外,黄巾起义前期重要的领袖,领导了南阳地区黄巾军起义的自称“神上使”的张曼成,也姓张;北边黑山地区的黄巾军中,有个叫张牛角的领袖,他死后,黄巾起义后期最重要的领袖张燕,主动改姓为张,更说明了张氏在道家信徒中的地位。——再此外,徐州地区,在东汉安帝时,爆发过一次由道家信徒组织而起的造反,这次起义波及滨海九郡,可以说是黄巾起义的先驱,其首领,自称“使者”的张伯路也姓张。“使者”云云,与张曼成自称的“神上使”一个意思,皆是有浓厚道家色彩的用词。

  这么多的道家教派的领袖、这么多的道家信徒的起义的首领都姓张,绝非巧合。

  张伯路,曹幹不知,张角、张陵、张曼成、张燕、张鲁,他是知道的。

  联想到这些人的姓氏,高况“以张氏为其道首”之此说,他越信之了。

  他摸着颔下短髭,瞧着张曼后背,喃喃说道:“这么说来,……这位张公,不可小觑啊。”

  王庭说道:“还真是留侯后裔?要是真是,是不能小觑。”

  曹幹在意的不是张曼的出身,张良距今已二百年,二百年来,开枝散叶,自认是其后裔的不知凡几!——到后世时,自称是张良后裔的张姓族人,郡望至达四十三个之多!张曼是不是张良后裔,无关紧要。不过,却也不必与王庭解释自己在意的是什么。

  他将话题拉回,问高况,说道:“大兄,你觉得哪里古怪?”

  高况说道:“阿幹,王小郎说的是其一,张曼是咋知道咱是刘从事部曲,又是咋知道咱是来打海贼的?要说他算出来的,我不太信!再一个,他为啥肯帮咱?咱与他又非旧识,今天才认识的!我和你阿兄在东乡募粮时,乡中右姓尽惧怕我等,他咋却不同?愿帮咱?甚是可疑。”

  “大兄,你是担忧?”

  高况小声说道:“阿幹,他会不会说着帮咱,实则他与海贼**?”

  “与海贼**?”

  高况年岁不很大,但是个老江湖了,见惯了人心险恶,说道:“将咱哄骗进乡,他与海贼通风报讯,要么叫海贼干万别中了咱的诱贼之计,要么叫海贼趁夜来乡,趁咱不备,抢了咱们?”

  “大兄所忧,不无道理,然以我之见,不至於此。”

  高况问道:“为啥?”

  “若是不叫海贼进乡,莫中咱们的诱贼之计,他派个人去海上通知海贼就行了;若是欲趁咱不备,抢咱们,跑得了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