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5章观狮山书院的研究生,博士
第(1/3)页
“怀英的才学我自然信得过,但状元之选,实力占一半,运气也要占一半。”许敬宗深知科举的残酷。
“如今朝廷对科考愈发看重,出题审卷也愈发严苛。怀英有这个实力,运气想必也不会差。”
“但愿如此吧。不然经学院的成绩再这么平庸下去,院里的教谕们恐怕都要被别的书院挖走了。”
许敬宗对此忧心忡忡,他知道渭水书院和曲江书院一直盯着观狮山书院的人才,甚至已经从这里挖走过几个教谕。
观狮山书院的地位已是泰山北斗,无人能及。
只要自身根基稳固,不犯疏漏,任凭曲江书院与渭水书院如何奋起直追,终究是难望其项背。
这便是先发之利,一旦确立,便如鸿沟天堑,难以逾越。
然而,许敬宗深知高处不胜寒,安不忘危的道理。
尤其当他得知,朝廷有意在长安城内再设一所大唐师范学院,心头的重压便又添了几分。
兴办教育本是燕王力主之事,届时若是师范学院前来观狮山书院延揽人才,恐怕他连半句推辞的话都说不出口。
燕王府别院内,李想一面在心中勾画着未来教育部的蓝图,一面审视着眼前的许敬宗。
吏部虽有官员任免之权,但许多关键位置的人选,绝非尚书一人所能定夺。
他作为新政的倡议者,又有李世民鼎力支持,他的意见分量自然举足轻重。
“延族,近来朝中的风向,你可有何见解?”
李想的声音平淡,却带着考量的意味。
“回王爷,这桩关乎贞观十五年收官的大事,属下岂会不知。”
许敬宗躬身道:“属下以为,这或许是我观狮山书院更上一层楼的良机。眼下书院七大学院,学子满万,但三年学制一满,许多人仍留院深造,以致每年新纳学子不足三千之数。我们何不趁此机会,将书院的规模再行扩充?”
他心中盘算着,与其将来眼看各州道新建的十余所师范学院将书院的教谕与得意门生挖走,造成人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