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37章明年争取日产千辆
第(2/3)页
当下的理解。
就如后世汽车,其产业化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
车身框架的每一个冲压件,不仅要尺寸分毫不差,焊接的牢固程度更有严苛的标准。
如何验证?
各家都有秘而不传的法门。
又比如车轮上那根黑乎乎的悬架弹簧,看似粗笨,毫无技术可言。
实则不然,它需满足的条件极为复杂。
除了基本的尺寸与承重要求,其表面应力、不同负载下的形变幅度、乃至抗疲劳的极限……
每一项背后,都是无数次试验和积累的成果。
这些深层次的要求,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漫长的沉淀过程。
李想期望以这小小的自行车为引,将他在观狮山书院中逐步推行的标准体系与理念,渗透到各个作坊的血脉之中。
这番作为,短期内或许难见奇效,但从长远看,却是为大唐的工业根基浇筑磐石,为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积蓄力量。
“殿下放心,二八自行车作坊的工序,正是借鉴了四轮马车作坊的流水作业之法。眼下部件多由机械作坊统一制造,日后熟练了,便可将部分部件交由其他专精此道的作坊承制。”
作为燕王府的老人,罗通对李想的宏图总能领会七八分。
“自行车的核心,比如车架的设计,以及链条和刹车片这些关键部件,由我们的主作坊亲自把控。至于其余的构件,则全部分包给外部的作坊去生产。”
李想顿了顿,补充道,“为防止任何一家独大,我要求每一种零件,都必须确保有不低于两家的供应商,让他们相互竞争,优胜劣汰。”
李想深知,今日的善意若不加以约束,便可能在未来滋生出难以撼动的垄断巨头,那是自寻烦恼。
尽管眼下这些零件技术尚浅,谁都能仿制,谈不上垄断。
但长远来看,随着工艺日渐精深,技术壁垒一旦形成,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他脑海中浮现出后世某些产业的景象,看似供应商林立,实则在一些核心部件上,全球只有寥寥数家能达到顶尖水准,从而扼住整个产业链的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