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四章 图复兴刘昱东取(下)
第(1/3)页
这个“英雄之士,所见略同”,指的倒不是张曼与番侃的意见相同,指的是耿纯与番侃的意见相同。就在前天,曹幹在与耿艾、耿纯、刘孔、阮原等叙话时,耿纯也向曹幹提出了“下步可图谋河北”的建议。耿纯是河北人,家在巨鹿,了解和熟悉河北的情况,提出这个建议,正在情理之中,番侃是扬州人,却也提出了这么一个同样的建议,如曹幹所言,确然可称是“英雄之士,所见略同”矣。闻得曹幹此话,番侃说道:“‘英雄’者,侃败军之身,於明公面前,岂敢当之?敢问明公,闻公话意,莫非张公亦是此见?”曹幹摸着短髭,笑道:“非是张公与你所见相同。番公,今晚我在营中设宴,一者为欢迎你和殷君,二者给你介绍几位俊杰相识。本郡太守耿公之子,名叫耿纯,河北之英士也,正是他与你的此见相同。”之所以决定投奔曹幹,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耿艾、耿纯父子投附了曹幹,耿艾、耿纯家在河北的名望,番侃是清楚知道的,也很想与耿艾、耿纯父子一见,因当即爽快应诺。
是夜,曹幹果在营中置酒,耿艾、耿纯、刘孔、阮原等俱皆应召出席,一干旧降之士与番侃、殷敢这两位新降之士於席间彼此见礼,算是就此认识。众人皆有才干之士,三巡酒过,敞开议论,或讨论徐、兖现今的形势,——曹幹已经说动樊崇,由樊崇出面组织徐、兖义军结盟,推一盟主出来此事,张朗已告诉了番侃知晓,耿纯等也都已知,诸人就此颇是讨论了会儿,俱皆认为,以樊崇部之声势,加上最先提出此议的曹幹,其部现在的“今非昔比”,这个盟约应当是能结成,唯是何时能够结成,诸人不好判断,这得看樊崇那边努力的程度了;或议论莽新“讨伐”徐、兖义军的军队到了徐、兖后,该怎么应对之事,——番侃本是不知王莽将遣兵马来徐州、兖州“讨贼”的,乃是於席间听耿纯说了才知,对这件事,诸人一致认为,莽新的军队到后,曹幹、刘昱两部首当其冲,压力会不小,但只要樊崇的盟约组成,樊崇等各遣兵前来共战,则以现下徐、兖义军的人众,莽新的“讨伐”部队当是完全可以击败之的。
在问知了莽新的“讨伐”部队,大概会是在十月份前后能抵至兖州后,番侃遂再次提出了他“图谋河北”此策的前半段建议,即“向西用兵,先取东郡”,他说道:“明公,莽逆之军若是十月才到,而下八月,也就是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定陶、山阳两郡相连,东西二百余里,南北亦二百余里,固是已略有纵深,然两郡皆无天险,能可用者只济水、泗水而已,在下愚见,犹不足为明公与刘将军恃,如此,何不趁还有这一个多月的时间,等部曲稍事休整后,明公便兵向东郡?如能赶在莽逆之军到达兖州前,再把东郡攻取,抑或至少取下东郡的一部分,那么就有两利,一则,扩大了东西的纵深,西边可有大河为倚矣;二则,与河北诸部义军间的联系也可稍打通,事若有急,可请河北义军渡河东来,相助於我。”曹幹停杯,沉吟说道:“番公,你之此议,我也有考虑,但我部部曲连日征战,已是疲惫,休整的时日若短,恐不足以恢复战力,而又打算新募的部曲,现尚未开始征募,开募、募齐,然后等募齐后又还需再先操练一番,则等到粗具战力之时,少说得一个月后了,而那时莽贼的军队差不多也快到兖州了,是若於此际再取东郡,新募之兵也用不上。这样,‘趁莽贼的军队到前,再把东郡取下、或至少取下部分,以与河北义军稍接通’之公之此策,固然上策,奈何难以施行啊!”番侃说道:“明公所虑甚是。但明公,只靠我部一部,现或不足以再取东郡,那如果是再加上刘将军部呢?我才从梁郡出来,睢阳城,已为刘将军克取,料之旬日内梁郡全郡就能尽被刘将军得之。刘将军部曲一两万众,明公若是邀他共取东郡,兵力这块儿的问题,我之愚见,是不是就可以得到解决了?唯是不知明公意下何如?”
曹幹与张曼对视了眼。
番侃才投,他还不了解情况,不了解曹幹与刘昱间现已是越来越明显的“貌合神离”的关系。曹幹焉会想不到刘昱?曹幹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