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张曼议动樊崇谋_赤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张曼议动樊崇谋

第(1/3)页

  要非张曼是董宪带来的,又要非因鲁县、昌邑这两仗,曹幹、刘昱已是名声鹊起,樊崇还真不一定会这么快就接见张曼,——毕竟虽然樊崇至今还保持着他起事前的朴素作风,但说到底他刚打完一场大仗,有很多事情要忙,但在接见过张曼,听完他的话后,却於张曼拜辞之际,樊崇起身,竟是亲自把他送出了堂外。送走张曼,转回堂中,重新落座,樊崇抚须沉吟。

  董宪没和张曼一块儿离去,他觑看樊崇神情,说道:“大率,张曼提的建议,你觉得怎样?”

  樊崇今年有三十多岁,常年的繁重农活下来,造就了他强健的体格,看起来不算魁梧,但当他坐着的时候,整个人就像是个石墩一样,结实精干,他长了一张国字脸,浓浓的眉毛,紫红的脸膛,为方便打理之故,胡须不很长,现在正在抚须的手,黝黑粗糙,布满老茧。

  一开口,说的不是官话,是琅琊当地的方言。

  他没有回答董宪,而是问陪坐堂中的余下几人,说道:“骄耭、佳卿、子谷,你们怎么看?”

  “骄耭”者,不用多说,自然就是徐宣;“佳卿”、“子谷”,分别是杨音、诸葛稚两人的字。

  杨音也不用多说,如前文所述,他亦是东海郡人,和徐宣、谢禄相继在东海郡起的事,起事后,三人共同前来投附的樊崇。

  诸葛稚,是琅琊郡诸县人,其先本为葛姓,秦末时,陈胜帐下有一大将名叫葛婴,战功颇著,而因故被陈胜杀之,汉兴以后,论功追思,文帝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葛婴孙子的后裔,遂便以诸葛为姓,这个诸葛稚,即是葛婴孙子的后人。

  诸县位处在琅琊郡郡治东武的南边,属於琅琊郡北部地界的范围,相比逄安、徐宣、谢禄、杨音等,诸葛稚投从樊崇的时间较晚,他投从樊崇时所带的部曲也少,比不上徐宣等皆众达万人,故在樊崇军中的地位不及逄安、徐宣等,但用后世的话说,他在起事前,也算是个中小地主,颇有些文化,其人的性格又果断、忠诚,因此,现如今他在樊崇帐下亦是颇得重用。

  不过也是因为地位不及徐宣、杨音之故,闻得樊崇询问,诸葛稚未有首先应声。

  头个应声的当然便是徐宣。

  徐宣抚须说道:“大率,我看张曼说的有道理。”

  “骄耭,你赞同他‘王莽也许很快就会遣兵来讨我徐、兖义军’的判断?”

  徐宣颔首说道:“大率,尽管而下咱们还没得到风声,王莽有无发兵来讨咱们,但这两个月来,不说咱们,也不说才起事的迟昭平、徐异卿等部,只说爰曾、刘诩、董次仲、力子都、刘昱和曹幹等各部,咱徐、兖之地的各部义军的确是不约而同,厚积薄发,各都干出了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各部俱皆踊跃进战,所向披靡,在咱徐、兖的地面上,掀起了偌大的声势!

  “兖州北部、青州西部一带,现已尽为爰曾、刘诩所有。力子都的部曲进至了楚郡,彭城一旦被他攻下,豫州、兖州的腹地等地,就将任由他部纵横。刘昱和曹幹打下了山阳郡,昌邑是兖州腹地的重镇啊,被曹幹奇袭得取,端得威名远振,他两部接下来若是用兵向南,便可长驱直入,威胁到豫州的汝南、颍川等郡。荆州的王凤、王匡部刚刚击败了讨伐他们的荆州兵,生擒得荆州牧,王凤、王匡等部与刘昱、曹幹、力子都各部现也就是只隔着一个豫州了!

  “这也就是说,王莽再不派兵来打咱们徐、兖义军的话,咱们徐、兖义军就将能与王凤、王匡、秦丰等的荆州义军会师联合矣!一旦被咱们联合,再加上河北的诸部义军,山东之地,泰半为我等有矣!王莽所剩下的便只有垂死挣扎。眼下来看,张曼‘王莽讨伐咱们的兵马很可能在今年就会派出,至多夏后秋时就将会到达徐、兖’的这一判断,是有道理的!”

  樊崇问杨音、诸葛稚,说道:“佳卿、子谷,你俩别不吱声,也说说看。”

  杨音於在座的诸人中年龄最大,快四十岁了,相貌清瘦,生得一张严肃的长脸,眼角已有隐约的鱼尾纹,所谓“相由心生”,只观其面相,即可能知,他应是一个不苟言辞、生性严谨的人,事实也正是如此。仍按后世的阶级划分来做划分的话,他在起事前,属於“破落地主”,祖上阔过,他的祖上在前汉当过县令长一类的官,但莽新代汉以后,他家里就再没人出仕过、当过官吏了,他家的家境迅速败落,到他聚众起事时,他家的经济条件已经是与一般的中农家庭无异。不过,因为他家里不管咋说,祖上是当过官的,破船犹有三千钉,所以和正儿八经的农家还是颇有不同,他从小识文断字,读过几本儒家的经典,现於樊崇军中,论打仗,他称不上好手,谈到文化水平,他和徐宣、诸葛稚等可算是少有的几个文化人之一了。

  听得樊崇再次叫自己的名字,询问自己的意见,杨音点了点头,说道:“大率,徐公所言是也。张曼‘莽逆之兵,至多夏后秋时便有可能会到’的此一判断,吾亦以为然也。”

  诸葛稚等徐宣、杨音都发表过意见了,这才开口说道:“大率,张曼的这一判断,我也同意。”

  “董公,张曼是你带来的,对他的这个判断,你肯定也是赞成的了?”樊崇又问董宪,说道。

  董宪回答说道:“大率,张曼因此前未曾有幸得谒见过大率,故此在他此次来谒大率之前,先到了祝其,求见於我。我听他说完他求见大率的缘由和目的以后,深觉他‘莽兵将至’的这个判断甚是,同时,更认为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