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先取定陶为上(八)_赤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先取定陶为上(八)

第(2/3)页

郎君英才出众,豁达大度,以郎君之才能、善得人心,今我部虽尚是只有五县之地,十余万口生民,然假以来日,必能跨郡连州。至时,郎君之此愿便可得实现之矣。”顿了下,笑道,“到那时候,我愿附郎君骥尾,为郎君实现此愿效绵薄之力。”

  “张公,你这一夸我,我就忍不住想要夸你。我看啊,咱俩也不必互相的当面吹捧,我便话入正题吧。”曹幹收拾起因怜悯百姓之苦而起的较为沉重的心情,开了个小小的玩笑,把话题转到了正题上,说道,“我方才之所以叫田屯请张公来,是因有一事想与公商议。”

  “郎君,何事?”

  曹幹说道:“入夏以来,徐、兖之地风起云涌,西则爰曾、刘诩、董次仲各部,东则樊崇、力子都各部,俱是高歌猛进,东海、山阳两郡以北,除仅青州数郡命悬一线,还没有被各部义军占据以外,其它的各郡现都已是诸部义军的天下!我料之,王莽一定是已经知道了徐、兖现在的这个情况。荆州绿林军只不过动摇了荆北三郡,便招来了两万之数的荆州兵的进讨,何况咱们徐、兖,而今诸部义军相合,不下四五十万之众?若我所料不差,王莽派来讨伐咱们的部队,应当是用不了多久,就会来到了。张公,我请你来,就是想与你商量此事。”

  “郎君所言甚是!不瞒郎君,这两天我也有考虑这个问题。我的判断和郎君的推料一样,我也认为,王莽讨伐咱们的部队,可能很快就会来到。我原先预料,王莽讨伐咱们的部队,也许不会来的这么早,不排除明年,甚至后年他才会派兵前来讨伐咱们的可能,但现下观之,爰曾、樊崇等部,包括咱部和刘将军部,咱们各部的发展都太迅速了,徐州的一半、兖州的大半,现都已在咱们各部义军的控下,王莽恐怕是不会再能坐住了!他的进讨兵马,极有可能今年就会开到徐、兖!或许,夏后入秋之时,一场恶战就要在咱们与他的进讨兵马间打起!”

  曹幹说道:“张公既也是这个判断,那么敢问张公,可已有策应对?”

  “郎君必是已有谋划,愿先敢闻郎君就此是何对策?”

  曹幹摸着短髭,沉吟了稍顷,说道:“张公,我思来想去,对策无非是二。”

  “郎君想到了两个对策?敢问郎君,都是什么?”

  曹幹说道:“一西一北,一己一友。”

  “敢请郎君详示,何为‘一西一北’,何为‘一己一友’?”

  曹幹说道:“‘一西’者,王莽进讨的部队若来,必是从豫州方向而至,我山阳郡将会首当其冲,山阳郡没什么险要,只有一条泗水,而且郡界不大,缺少纵深,只凭山阳一郡,咱们与刘将军部,断然是难以迎击王莽的进讨所部的!是以,我以为,咱们得抓紧时间,得赶在王莽派出进讨咱的部队之前,——换言之,也就是从现在算起的一到两个月内,将山阳郡西边的定陶郡打下!定陶郡打下以后,与山阳郡连成一块,虽然南北的纵深没有变化,仍是只有两百多里,但东西的纵深却能得到一定的增强,可达三百余里,此其一;定陶郡打下后,咱又可多得一条济水为咱们的防线,此其二,对咱们和刘将军部的迎击莽军会稍微有利。此即是我所谓之‘一西’。向西打定陶,是为了咱们自己,亦是我所谓之‘一己’。”

  “‘一西’、‘一己’指的是打定陶郡。郎君,那‘一北’、‘一友’呢?指的是什么?”

  曹幹说道:“张公,你是智谋之士,‘一北’、‘一友’指的是什么,你当是已经猜到了吧?”

  张曼的确是已经猜到,他说道:“郎君既然垂问,那我就大胆一猜。郎君的‘一北’、‘一友’,‘北’者,指的可是北边的爰曾、樊崇等各部的义军?‘友’者,指的是不是郎君有意想把各部义军凝聚起来,结成盟友,共抗莽军?”

  “不错。我正是此意。不过准确的说,张公,‘北’者,我重点指的是樊崇部义军!”

  这点是张曼没想到的,他问道:“郎君,为何‘北’者的重点是指樊崇部义军?”

  “三个原因。现於今,爰曾、樊崇等各部义军都是声势浩大,各拥众数万至一二十万,要想把他们凝聚起来,结成盟友,就非得有一个威望既高、能力又足的人物出来挑头才行,这是第一个原因。爰曾、刘诩、董次仲、力子都、樊崇等各部义军中,樊崇部的实力最强,并且樊崇部起事的时间也最早,威望亦够高,这是第二个原因。爰曾暴虐嗜杀、刘诩非果敢之士、董次仲不能容人、力子都不足与谋,这几部大的义军中,只有樊崇约束军纪、如有壮志,可与相谋,这是第三个原因。所以,‘一北’,我重点指的是樊崇部义军,或者说,是樊崇。”

  爰曾等几人中,董次仲、力子都,曹幹见过,其余三人,曹幹都没与之见过面,但爰曾、刘诩那里,曹幹曾经两次派去过使者,故对他两人的性格脾气,曹幹却亦是已然大略有知;至於樊崇,那在后世是大大有名的,就不说从他肯与力子都结盟这一点即可看知,他是具备一定大局观的,便只从他在后世的名气,曹幹也相信他绝不是一个像力子都等这样的自利之徒。

  张曼聚精会神的听曹幹说完为何他“‘一北’的重点是指樊崇部义军”的原因,不觉点头,说道:“郎君分析的极是。因缘际会、趁势而起之辈固众,然真正的具备英雄之资,有成事之望者则稀。若樊崇者,虽拔起於草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