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先取定陶为上(八)
第(3/3)页
却与郎君相仿,确乎是具英雄之资。要想把徐、兖诸地的各部义军团结起来,共抗莽军,也的确是只有他,最适合做挑头的人物。”
“张公,这就是我想到的两个对策。公以为何如?”
张曼说道:“郎君的这两个对策甚好!”
“张公肯定是也已有策,我敢闻其详。”
张曼抚摸着胡须说道:“郎君,我想到的对策和郎君所说的这两条对策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我没有考虑到只有樊崇有资格出面组织爰曾、力子都等各部义军,结成盟友。是我不如郎君之识人、度人矣。”
“这般说来,张公对我的这两策没有异议?”
张曼摇头说道:“无有异议。”
“那这样的话,我就有一事相请张公了!”
张曼微微愕然,旋即了然,抚着胡须笑道:“郎君且慢言之,容我一猜。是不是郎君欲令我东北而往城阳,面谒樊崇,将郎君‘莽军将来讨之’的此一判断,和郎君‘思请樊崇出面,组织各部义军结盟’的此一对策,当面说与樊崇,试其意思?”
“知我者,公也!张公,我的确即是此意。此赴城阳路远,不知张公可肯辛劳一趟?”
张曼慨然应道:“事关我部和徐兖数十万义军的安危,曼焉敢有辞!愿从郎君之令。”
曹幹大喜,下到帐中,隔着案几,探身握住张曼的手,说道:“张公,此事只有公能办,也只能公能办成!公既愿往,不论樊崇本是有无‘出面组织各部义军结盟’之心,他出面组织盟约此事,都必成矣!他就算本无此心,我相信公也一定能把他说服。我徐、兖诸地之义军,现合计数十万之众,盟约一成,莽军纵来,何惧之有?张公,昔苏秦说山东六国,达成合纵,身配六国相印;今公往说樊崇,我徐兖义军盟约成日,大败莽军之时,公之功劳,孰让苏秦!”
张曼起身笑道:“事犹未成,郎君便做称赞,倘使事竟不成,曼何颜面还见郎君?”
“公乃留侯之后裔,公之才计,不逊留侯。况则樊崇非是无谋短鄙之徒,说动樊崇,於公言之,何难之有?张公!你何日启程?等你回来的时候,我提前给你备下酒宴,为你庆功!”
张曼笑道:“郎君,你这是赶我走啊!何其急也?”
曹幹亦笑,说道:“非是我急。张公,实是莽军若果如公料,夏后入秋之际,即有可能会抵至徐、兖,则留给你我、我徐兖义军的时间已不算多!即便是樊崇不需要张公你过多的劝言,他就愿意了出面组织盟约,但咱们徐、兖现在这么多部的义军,要想把之凝聚在一起,组织在一起,结成盟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只使者往返路上的时间,就得耗费多少?更别说,有的义军部率限於一己之私,出於不愿意接受‘尊樊崇为盟主’,可能还会不同意结盟,还得再费功夫去说服之,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还真不一定够。因而,我不能不着急也!”
“我适才所言,说笑耳。郎君说的这些,我岂会不知?我今天收拾下,明天就出发,行么?”
这倒是把曹幹搞得不太好意思了,讪讪笑道:“张公,也不必这般着急。”
“郎君,就这么说定了,我明天就出发去城阳!”
曹幹说道:“好吧!那就劳公明日出发。我这就叫高况、张朗、戴兰来,令他们也都明日出发,以贺喜‘进兵得胜’为由,分去爰曾、刘诩、董次仲处谒见。”
“郎君派他们去是为?”
曹幹说道:“自是为先试试他们对结盟此事的态度。”
“郎君此虑甚是周到。先把他们的态度试出来,则将来等樊崇出面组织盟约时,就能节约一些时间。郎君,力子都处,你打算派何人去?”
曹幹说道:“力子都那边,我就不派人去了。”
张曼明白他的担忧,说道:“郎君是担心,如果派人去见力子都,会引起刘将军的猜疑?”
“是啊。而且还有一条,力子都和樊崇已经结过盟了,那樊崇若再出面组织盟约,力子都料之应是不会拒绝加入。”
张曼颔首说道:“郎君说的是。力子都处,不派人去也好。那么刘将军处,郎君打算何时、遣何人往谒?郎君欲说请樊崇组织盟约此事和抓紧时间打定陶郡此事,是否最好也尽早、尽快的说与刘将军知?组织盟约且罢了,打定陶郡此事,可得刘将军同意,咱两部才能协力啊。”
“也明天吧。我手书书信一封,遣邓充往去昌邑,谒见刘大家。”
张曼问道:“刘大家?”
“这两件事,我先说与刘大家知更好一点。”
张曼想了想,颇以为然,抚须笑道:“郎君言之在理。”
曹幹亦不耽延,当即转回案后坐下,提笔展简,便落笔写给刘小虎的书信。
张曼在旁观看,见他写道:“大家足下,牛马走幹敢言之。近来徐兖义军形势,一片大好,徐兖之半壁已为义军所有。荆州绿林义军,以万人之部,犹致两万荆州兵往剿,况我徐兖义军今数十万之众?料莽逆进讨之军,不日即至。当下之策,窃以为二。北请樊崇,会盟义军诸部,聚力以抗莽军,是其一;联我两部之兵,扩展山阳纵深,先取定陶为上,是其二。会盟之事,非我等可以做主,两策之中,於我等言之,尤以后者为重。盼大家熟虑,早与回音。”
字迹歪歪扭扭,文采不值一提,唯足提者,是曹幹写此书信时的态度,坐姿笔挺,一本正经。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