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673章一成赋税用于教育,设立教育部
第(1/3)页
“父皇,诸位大人。”
李想面对着几乎一边倒的反对声,神色却依旧平静。
“各位的顾虑,我都明白。但正因为人才匮乏,我等才更应奋起直追,为大唐的将来储备栋梁,而不是因噎废食,固步自封啊!”
反对的声浪比他预想的还要激烈。
“这道理谁不懂?可自古至今,又有谁真正做到了?”
长孙无忌轻哼一声,满脸不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李想的声音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大唐要持续强盛,归根结底要将教育放在首位。唯有培养出足够多的人才,眼下的繁荣才能延续。一个国度,一个族群,其根本的竞争力,终究要落在人上。”
“正如在座各位国公,皆是各自家族的顶梁柱,对家族的贡献远非寻常子弟可比。于国而言,亦是同理。受过良好教化的人越多,国家的根基便越稳固,前途便越光明!”
他面色如常,心中却已将后世的至理名言化为己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好!说得太好了!”
李世民闻言,精神为之一振,忍不住抚掌赞叹。
他自登基以来,便极为看重科举取士。
科举虽始于前隋,却是在他手中才真正得以光大。
如今,大唐每岁应考的士子,已是他初登基时的三倍有余。
这项国策的效果,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显现。
尽管在朝堂各部之中,科举出身的官员比例尚低,但那股蓬勃向上的势头却无人可以忽视。
只要照此发展下去,科举必将成为入仕为官的主流途径。
此中蕴含的深远意义,又岂是三言两语能够道尽的。
“父皇,兴教化之功,非同修桥铺路,无法立见其效,然其于国之深远,非金银所能衡量。”
李想朗声奏对:“儿臣请,未来十年,大唐每岁税赋,定取一成专用于教化,此款独立,任何官署与个人皆不得挪用。”
“其二,于京师长安,设立国立师范学堂,为天下培养师资。”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piautian55.net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